教育研究所
【教育研究所】沿革
本所成立於民國85年8月,自成立之初,即定位為東台灣第一所綜合大學的教育研究所,乃以培養東部教育學術研究人才與教育相關實務人才為首要目標,經歷任所長的帶領與教師、學生的努力,漸漸發展出本所的特色,展現教育學術的獨特優勢。
本所成立之初,為東台灣第一個設立之國立綜合大學教育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崔光宙教授(85.8~91.1)乃以發展東部教育學術研究與提升教師專業成長之雙重任務為創所的主要目標。為達此目的,本所延攬了歷史與哲學(崔光宙老師)、心理與輔導(唐淑華老師)、政策與行政(張志明老師)、媒體與科技(高台茜老師)、以及課程與教學(顧瑜君老師)五位不同專長的教師,使五大領域均衡發展,達到教育學術之「完整性」。
第二任所長唐淑華教授(91.2~96.7)在已建構的「完整性」基礎上,進行相關領域的整合,「情意教育」與「在地實踐」逐漸成為本所發展的目標特色,進而達到本所在教育學術上的「獨特性」。
第三任所長高台茜教授(96.8~97.7)檢視本所的成果現況與環境趨勢,擬將教育目標定位在「培養具備情意素養的教育人」,以培養具備「探究知識」與「傳承知識」之「熱情」與「方法」的教育研究人員與教育實務工作者為使命。
民國98年8月起本所和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整併。
【教育研究所】成立時之重點
1.著重教育學術之均衡發展及科際整合
本所具備歷史與哲學、心理與輔導、政策與行政、媒體與科技、課程與教學五大領域之專業師資,力求學術領域之均衡發展及跨越邊際,達到科際整合以及教育學術內涵之完整性,藉此滿足學生多元的研究興趣與修課需求,提供相關協助及其指導。
2.著重情意教育之理論、方法、及應用
本所在教師專長領域範疇下,發展出以哲學、美學以及心理學為主之情意教育研究。配合本所課程及研究規劃,兼顧情意教育之理論、方法、及應用,情意教育乃成為本所發展之重點。此外,情意教育的理念亦貫徹於本所師生情感交流、態度培養、以及價值觀之建立,使其落實於實際教學行動之中。
3.著重地方教育現場實務的參與與實踐
有鑒於東部教育資源生態的特殊性,本所教師大多投入東部教育現場,長期致力地方教育實務,落實東部地方之深耕教育。藉此除將相關實務經驗帶到課堂教學外,亦提供本所學生真實教育現場參與的機會,進而加強本所於花東地區中小學教育現場的連結,並與在地社區締結深厚的情誼。
4.著重學校行政及教師反思之行動研究
本所前後開設之「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與「教育學碩士在職專班」,提供學校行政人員以及教師進修之管道。本所希冀教育實務工作者能夠於個人的教育職場,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透過反思,發現並解決問題,發展學校行政領導、班級經營、課程教學等實際改革方案。
【教育研究所】教育目標
1.培養教育學術研究人才及教育行政人才。
2.提供中、小學教師及教育行政人員進修機會。
3.探討區域性學習文化特質,以謀求其教育水準之提昇。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89~94)
1.設立背景
為配合進步國家重視教育相關行政人員與學校教師在職進修的發展潮流,並順應我國日漸重視在職進修教育的趨勢,以提昇教師、教育相關行政人員的專業知能。
2.發展方向
提昇各級教育行政機關人員之教育與行政專業知能、提昇其專業素養;培養在職中小學教師在學校行政經營及策略、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等領域之專業知識。
3.課程規劃
以提昇教育相關行政人員之行政專業知能與教育專業知識為兩大目標,故將總修習學分數定為三十六學分,專業必修六學分,專業選修三十學分。(上課時間為週六、週日)
【教育學碩士在職專班】(95~)
為建立多元彈性之高等教育體系,針對花東地區提升各級教師及公務人員在職進修之需求而設立。自97學年開始,招生對象開放為從事教育相關工作者。
課程之規劃以教育學之理論基礎及研究方法為核心課程,配合教育專業學科與教育實際經驗等進階選修課程,期以提升教育相關工作者之問題解決能力及學校經營及策略等專業素養;因而可加強學生的研究能力,增進學生之教育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並對當今教育議題有更深入的探討與瞭解。本所希冀學生能以個人職場為探究場域,發現並解決問題,提供教育現場實際改革的方案。
本班目前隸屬於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且更名為【教育碩士在職專班】,上課時間為週一至週五晚上及週六、週日。
【教育研究所】歷任所長名單
任期 |
所長 |
85.8~90.1 |
崔光宙 |
90.2~90.7 |
張志明代理所長 |
90.8~91.1 |
崔光宙 |
91.2~96.7 |
唐淑華 |
96.8~98.7 |
高台茜 |
98.8~99.7 |
饒見維 |